相比中国首例AR专利诉讼案,哪些事情更值得关注?
一点声明:
文中所涉及的事件、观点、材料,均来自于界线菌实际采访,部分资料来源于采访对象提供亦或是整理自公开信息,并留存录音、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据。为尽可能还原事实,在事件阐述部分基本尊重当事人原话,不作任何删改。
为防止有人恶意揣测报道断章取义,故写于本文开头。
编者按:
☆
7月21日,一篇名为《0glass状告上海亮风台,国内首例AR专利官司即将开打!》的文章在朋友圈悄然蔓延。根据文章内容,0Glass认为亮风台“未经许可,以经营为目的,在官网上许诺销售被控侵权产品增强现实眼镜(HiAR G100)”,涉嫌侵犯0Glass的相关专利权。
这大概算是国内AR行业首例专利诉讼案。
步入2018,“中美贸易战”成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热议的话题。而处在风暴中心的中兴事件,也以高层换血、巨额罚款迎来了大结局。此事之后,关于“专利”的讨论不绝于耳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VR行业专利官司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,最知名的莫过于ZeniMax和Oculus间的专利纠纷,最终以Facebook向ZeniMax支付5亿美元而告终。
但对于国产AR行业来说,这样一个“瓜”还是显得有些略显突然:一方面,大家的注意力一直都在Magic Leap新品体验到底如何以及苹果今年到底有没有可能发布AR硬件上;另一方面,印象中国内AR硬件厂商似乎一直都在垂直于B端市场,彼此相安无事。——怎么突然就“内讧”了呢?
作为一家持续关注VR/AR行业的垂直媒体,在“专利”关注度持续升温的今年,“国产AR厂商”、“专利官司”、“中国首例”等关键词在界线菌脑海里组合成了这样一条信息——有价值。
最近一段时间,界线菌先后联系了0Glass、亮风台以及不少关注此事的从业者,只为尽可能还原整件事情的真相。
事件回顾:侵权or不正当竞争?
事情最早甚至可以回溯到2016年。
2016年11月8日,亮风台召开HiAR产品大会,发布了新一代AR硬件产品;去年6月,该产品宣布正式量产;今年年初CES上,亮风台宣布该产品正式发售。而此次涉及到双方专利侵权案件的产品,正是这款代号HiAR G100的AR智能眼镜。

HiAR G100,图片来自亮风台官网
采访过程中苏波告诉我们,在0Glass看来,HiAR G100侵犯了0Glass申请的“多层式增强现实智能眼镜”的实用新型专利,专利号:ZL201620434045.4。
据了解,该专利提到的三层可拆卸结构,包括最外的墨镜层、中间的光学显示层以及最里边的视力矫正镜片,主要解决两个问题——

苏波提供的专利证明
至于如何认定亮风台推出的HiAR G100侵犯了0Glass的专利权,苏波如此回应——
但真正让苏波认定亮风台侵犯0Glass专利权的,还是在亮风台产品正式发售之后。

0glass多层式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对比图

亮风台多层式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对比图

0Glass Danny产品结构分解图

HiAR G100产品结构分解图
随后,界线菌先后通过多个渠道联系亮风台官方,最终得到的回复是: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,以此前发布的声明为准。

亮风台官方发表的声明,图片来自亮风台微信公众号亮风台HiScene
根据亮风台官方发表的声明,主要观点如下:
从界线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,目前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此案。截止发稿日,这次国内首例AR专利诉讼案法院尚未产生任何结果,双方也未就此事达成和解。到此,关于国内首例AR专利诉讼案的介绍告一段落,我们也将站在中立的立场对此事保持关注。
写在最后
这或许是中国首例AR专利诉讼案,但界线菌相信,这绝对不是最后一例。正如界线菌在走访过程中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表述的那样——
因为这个选题,界线菌查看了近年来多起专利纠纷,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苹果和三星之间的专利大战:去年三星手机滑动解锁被判侵权,需赔苹果1.2亿美元,让这场耗时多年的专利官司最终画上了句点。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面前,无小事。

回到本次AR专利诉讼案本身,尽管对于事态的后续走向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,但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,双方的焦点聚集在了两方面:是否存在侵权行为以及“多层式增强现实智能眼镜”的实用新型专利是否有效上。
或许,中国首例AR专利诉讼案本身“不大”,但其所代表的意义却绝对值得我们去严肃思考。
在走访过程中,界线菌接触的多数受访人均表达了类似的观点——
站在媒体的角度,随着行业的不断积累和沉淀,秩序和规则逐渐建立,知识产权问题浮出水面至少代表了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。而从法律层面来看,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在逐年加大,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第四次修改专利法。对于尚在VR/AR行业“争渡”的厂商来说,努力博取“活下去”的机会同时,更要考虑如何“健康的活下去”。
或许用其中一位受访者的回答作为本文的结尾再合适不过——

- 媒体
- 未融资
- 20人以下
- 北京市/海淀区